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视频,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熟女人妻av五十路六十路,欧洲女人牲交性开放视频,日本亚洲欧洲无免费码在线,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一区,极品无码av国模在线观看
高考研究院 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中心 > 高考研究院

2016年上海高考歷史解析

發布時間:2017-03-08 03:57:41 文章來源:pmhcachf 點擊次數:4478次

2016年上海高考歷史解析(word精校版)

一、上海高考歷史選擇題(共75分)

以下每小題2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古希臘人所稱的“美索不達米亞”位于下圖中(   )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美索不達米亞是古代兩河流域的發源地,因此應位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間的部分,圖中只有②位于兩河之間,其余都與海洋有關,因此排除其他選項,選擇B項。①是地中海和尼羅河交匯處,孕育的是古代埃及文明;③是地中海中島嶼密集地區,是希臘文明的發源地;④是地中海意大利半島,孕育的是古代羅馬文明。

【考點定位】古代東方·古代兩河流域·兩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2.有學者認為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是傳說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發現中,最有力的證據是(   )

A.石制農具    B.青銅禮器

C.宮殿遺址    D.家畜遺骨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考古的理解,解答本題要明確題干所證明的問題是什么。本題要證明的是二里頭文化遺址是傳說中的夏朝都邑,因此宮殿遺址是最有力的證據,其他的證據都不足以證明是都城。A項只能證明此處有人類文明,不能證明是夏朝的都邑;B項只能證明此處有人類活動,而且文明也比較成熟,已經出現祭祀,但不能說明是都城,也可能是其他城市;D項只能證明此處有家庭,但不能證明是宮殿,因此本題選擇C項。

【考點定位】從史前時期到夏商王朝·文獻與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頭遺址

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人的冊典主要指的是(   )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答案】C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考點定位】從史前時期到夏商王朝·文獻與考古中的夏文化·青銅時代

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敗商軍,建立周朝。這一年處在(   )

A.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  B.公元前10世紀下半葉

C.公元前11世紀上半葉  D.公元前l1世紀下半葉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商周時期牧野之戰的具體時間。材料中,牧野之戰的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按照公元紀年法來看,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1年,為公元前1世紀,因此公元前1100到公元前1001年為公元前11世紀,所以公元前1046年是公元前11世紀;46年比50小,但因為是公元前,所以是下半葉,因此本題選擇D項。

【考點定位】從周王朝到秦帝國的崛起·封邦建國與禮樂文化·西周的建立

5.探究因果關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技能。根據提示,下表中應填入(   )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①使用鐵器和推廣牛耕提高了生產力

②少數民族政權入主中原

③農民起義頻繁

④各國競相實施富國強兵的變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題考察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對于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往往都是由政治、經濟、社會和思想文化這幾個方面來決定。春秋戰國的社會大轉型是多重因素共同造成的,材料中已經給出政治和思想上的影響,所以選擇經濟的原因和社會方面的原因。①是經濟原因;④是社會政治方面的原因,因此選擇D選項。②是民族問題,并不是主要因素。③時間點不對,農民起義是發生在封建王朝的歷史現象,不是奴隸制社會的現象,因此排除。

【考點定位】從周王朝到秦帝國的崛起·社會變革與百家爭鳴·社會大變革

6.《讀通鑒論》曰:“兩端爭勝,而徒為無益之論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處應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縣之制

C.郡國并行     D.行省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明白題干講述的內容,這段話其實是王夫之《封建論》中的一部分,意思是關于封建和郡縣之爭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前一句主要是論述“封建”,也就是分封制,與分封制相對應的就是封建社會的郡縣制,是說郡縣制度實行了兩千年也沒有人能更改,因此空白處最恰當的就是郡縣之制,因此選擇B項。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

【考點定位】從周王朝到秦帝國的崛起·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皇帝與中央集權體制

7.韓非認為“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當今爭于氣力”。其主張體現了( )

A.進步史觀     B.天命史觀

C.循環史觀     D.英雄史觀

【答案】A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考點定位】從周王朝到秦帝國的崛起·社會變革與百家爭鳴·百家爭鳴

8.詩歌創作往往受到時代思想的影響。“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說理詩最有可能受哪種思想影響?

A.孔孟思想     B.黃老學說

C.兩漢經學     D.宋明理學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如果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這道題就很容易選擇。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的朱熹,朱熹是宋明理學中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因此選擇D項。我們也可以從詩句的意義來解釋,詩句的后兩句含有很強的哲理性,這是宋詩的典型特征,是受到了宋明理學影響的反映。B項是道家思想,首先排除;孔孟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與詩歌反映的內容不一致,排除;C項時間錯誤,詩歌寫于宋代,不是漢代。

【考點定位】儒家文化與古代中國·宋明理學·程朱理學

9.中國文化不僅惠及近鄰,而且澤被遠西。下圖關于“中國古代文化外傳”的時間軸,“?”處應填入(   )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A.火器隨蒙古西征傳入歐洲

B.中國絲綢受到古羅馬上層人士喜愛

C.唐三彩隨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盤隨海禁的開放傳到菲律賓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們來看材料中給出的時間“13—14世紀”。這段時間中國處于宋元時期,排除C項。13世紀末給出了馬可·波羅的經歷,說明這件事情發生在這之前。此事件又發生在造紙術傳入境外之后,因此可以排除B項。海禁政策是明清時期實行的政策,與題中時間不符,排除;材料中出現了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說明和四大發明有關,因此應選擇與火藥有關的,而且與時間相符合,排除D項,因此本題選擇A項。

【考點定位】兩宋的繁榮與元的統一·輝煌的科學技術·火藥武器的發明、使用及其影響

10.中世紀后期位于東西方之間的某個軍事強國,占據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亞歐商路。這個國家是(   )

A.西羅馬帝國      B.法蘭克王國

C.拜占庭帝國      D.奧斯曼帝國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中世紀后期,當時基本上西亞地區都是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它橫跨亞、歐、非三洲,把東西方交往要道直布羅陀海峽牢牢地控制住。而且在學習新航路的開辟時,也會提到新航路開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歐商路。因此本題選擇D項。B項地理位置不符合題干要求;A、C兩項在時間上和位置上都不符合。

【考點定位】古代伊斯蘭世界·奧斯曼帝國·帝國的統治

11.有史學家寫道:在危機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議會一邊,而君主則把政治命運押在羅馬天主教會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議會戰勝了國王。他描述的是(   )

A.英國“光榮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

C.法國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戰爭

【答案】A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考點定位】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英國革命·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2.“一般的法律是人類的理性,各國的法律是人類理性在特殊場合的適用”。持以上觀點的啟蒙思想家是(   )

A.伏爾泰     B.狄德羅     C.盧梭    D.孟德斯鳩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給出的內容主要有理性和法律,這位啟蒙思想家認為理性是最樸實的法律,結合所學,這是孟德斯鳩的思想。孟德斯鳩認為法律不能違背人的理性,法律應是理性的體現,他主張“三權分立”,將國家權力分開化,這樣更有利于民主,對國家政治更有利。因此本題選擇D項。伏爾泰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平等和自由的;狄德羅堅持國家起源于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的觀點;盧梭提出“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的思想;排除A、B、C三項。

【考點定位】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啟蒙思想家

13.繪畫是歷史的一面鏡子,能夠折射出思想文化的變遷。右側繪畫最早可能作于(   )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A.古典時代

B.中世紀前期

C.文藝復興時期

D.啟蒙運動時期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觀察圖片可知,畫作重點凸顯人的美,展示人的性格和個性,因此該繪畫應是人文主義的代表畫作。在文藝復興之前,繪畫藝術大多都是描繪宗教人物的,只有在文藝復興時期,畫作才格外注重對人本身的描繪,所以排除A、B兩項,啟蒙運動強調的是理性,排除D項。所以本題選擇C項。

【考點定位】15—16世紀西歐社會的演變·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

14.有人描述某一時期英國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艱苦,卻很悠閑。現在,社會的節奏變快了。時間支配了整個社會,時鐘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導致生活節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業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電氣化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強調了人們對時間觀念的改變:以前,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在,社會節奏變快了。時鐘的使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節奏,這說明時間對人們很重要,這是工業革命的結果和影響,因此選擇A項。B項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結果,時間過晚;C項城市化與人們是否受到日常時間的影響無關;D項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結果,時間也相對較晚。

【考點定位】工業社會的來臨·英國工業革命·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的變化

15.“‘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們的政府不能永遠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狀況。”此言論應出自(   )

A.俾斯麥          B.林肯

C.亞歷山大二世    D.明治天皇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回答本題的關鍵是找到關鍵信息。首先第一個關鍵信息是“分裂”,說明這個國家正在經歷分裂的危機,明治天皇時代的日本和亞歷山大二世時代的俄國都沒有分裂的危機,所以排除C、D兩項。第二個關鍵信息是“一半奴役”和“一半自由”,說明當時民主制度不夠完善,存在奴隸制度和奴隸貿易,俾斯麥時期的德意志當時剛剛統一,不存在奴隸的問題,排除A項。因此與這兩個關鍵信息有關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本題選擇B項。

【考點定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美國的擴張和強盛·南北戰爭

16.一個文弱書生最終成為駕馭千軍萬馬的最高統帥,成就了“無湘不成軍”的傳奇,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和“洋務派之父”。此人是(   )

A.曾國藩    B.李鴻章

C.奕      D.左宗棠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由材料中的“無湘不成軍”“中興第一名臣” “洋務派之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此人是曾國藩,故選A項。C項奕是中央的代表,不是地方軍隊的創立者,排除;B、D兩項不是湘軍的創立者,排除。

【考點定位】天朝的危機·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17.晚清設立的一個機構,不僅辦理外交事務,還扶植一些現代化項目,如新式學堂、近代企業等。它經常遭到守舊派抨擊,外國人也批評它辦事不力。該機構是(   )

A.總理衙門    B.同文館

C.軍機處      D.外務部

【答案】A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考點定位】天朝的危機·洋務運動·總理衙門的設立

l8.下列選項中體現“中體西用”思想的是(   )

A.所謂造成新文化,融合東西兩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

B.形而上者中國也,以道勝;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勝

C.吾人倘以新輸入之歐化為是,則不得不以舊有之孔教為非

D.吾人承孟荀傳統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兩派學說,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

【答案】B

【解析】 “中體西用”思想是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的主要思想,“體”,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體的措施。“中體西用”就是將西方的器物用于中國,使中國變得強大。它是洋務派關于中西文化關系的核心命題,也是洋務教育的指導思想,它強調的是器物的進步性,而不是制度上的進步性。A選項屬于文化層面;B選項屬于器物層面;C選項是禮教;D選項是思想文化,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

【考點定位】西學東漸與近代中國·思想潮流的演進·“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l9.當某條約的若干條款傳出后,光緒皇帝發出“臺灣割則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為天下主!”的哀嘆,臺籍京官及舉人紛紛聲言“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該條約應是(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光緒帝所說的“臺灣割則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為天下主!”甲午中日戰爭戰敗之后,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從此臺灣脫離祖國的懷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之后才回到祖國的懷抱,因此本題選擇D項。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

【考點定位】中華民族的覺醒與抗爭·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馬關條約》

20.右表中的內容摘自中國近代的一部論著,它應該是(   )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A.魏源的《海國圖志》

B.嚴復的《天演論》

C.梁啟超的《瓜分危言》

D.孫中山的《建國方略》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們要明確表中給出了三種權力的歸屬問題,把中國的這三項權力被哪些國家瓜分寫的直截了當,因此很明顯是梁啟超的《瓜分危言》,選擇C選項。《海國圖志》是介紹外國的文化和制度的一本書,由古文寫成,因此排除A選項;《天演論》是介紹進化論思想的一本書,不涉及權力的瓜分,排除B選項;D選項《建國方略》是孫中山對革命之后的政府的規劃,都是政治上的安排,不是分析國內外形式和權力劃分的,因此也排除。

【考點定位】中華民族的覺醒與抗爭·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時務報》與《天演論》

21.近代民族企業家張謇在談到辦廠經歷時感慨地說:“千磨百折,忍侮蒙譏,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   )

A.難以招募到合適的技術人員和買到所需的機器設備

B.工人不斷要求增加薪酬、縮短工時

C.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著諸多弊端

D.與外國資本競爭處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縛、壓制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敘述了張謇對自己一生辦廠經歷的感觸,張謇是近代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他對自己辦廠經歷感覺到非常艱辛不易。結合時代背景,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來自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A項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B項與當時的歷史情況不相符,當時中國的勞動力十分廉價;C項是主觀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考點定位】中華民族的覺醒與抗爭·不平等條約體系對中國的影響

22.毛澤東在談及學生時代喜愛閱讀的一份出版物時說:“我很欣賞胡適和陳獨秀寫的文章,他們一度成為我效仿的榜樣,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啟超和康有為。”這份出版物應該是(   )

A.《時務報》    B.《新青年》

C.《民報》     D.《申報》

【答案】B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考點定位】中國民主革命的轉折·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新青年》

23.右圖反映了近代中國關稅總收入的明顯變化,其主要原因是(   )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A.改訂新約運動

B.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C.民族經濟發展

D.北伐戰爭爆發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圖表的能力。圖表中顯示的是近代中國關稅總收入的變化。中國在近代最早期是無關稅自主權的,也就是說關稅基本上為零,這是由于《南京條約》中規定了協定關稅這一條款。材料中顯示,在1913年之后關稅逐漸增多,也就是說曾經的不平等條約得到了一定的修改,因此是改訂新約運動的結果。本題選擇A項。C、D兩項都不能成為這種現象的原因,因為這是政治和外交問題,B項不合適,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剛剛成立,還沒有能力和外國來協商。

【考點定位】中國的土地革命與抗日救亡運動·南京國民政府的內政與外交·改訂新約運動

24.“國體初建,民權未張,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復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氣未消,新舊兩派皆爭相反對帝制自為者,而民國乃得中興。”這段文字寫于(   )

A.19世紀中期    B.19世紀末期

C.20世紀初期    D.20世紀中期

【答案】C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考點定位】中國民主革命的轉折·民國初年的社會與政局·二次革命與護國運動

25.《古城新情調》一文寫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來,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貨店掛起了慶祝和平解放的大標語。文中情景發生于(   )

A.淮海戰役勝利后    B.遼沈戰役勝利后

C.渡江戰役勝利后    D.平津戰役勝利后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題目中反復出現的詞匯就是“解放”,再根據選項的情況,我們明確這是解放戰爭中的一幕,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到底是哪場戰役。問題的突破口就是“王府百貨”,“王府百貨”就是現在北京市的王府井大街,因此是北京城的一景,因此可以確定是平津戰役,本題選擇D項。

【考點定位】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三大戰役

26.被稱為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

A.辛亥革命勝利     B.五四運動爆發

C.中國共產黨誕生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中國近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的歷史事件在教材中明確講過,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歷史的選擇,中國共產黨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力軍,這是一種定性的表述,沒有其他的歷史事件能夠代替,因此本題選擇C項。

【考點定位】中國民主革命的轉折·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7.2016年4月,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時指出:“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其中“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

A.經濟特區的建立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土地改革運動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就是找準關鍵詞。本題的關鍵詞就是安徽和改革,因此強調的是安徽對改革開放的貢獻,故選B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再根據“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這一敘述,更加確定就是B選項。A選項經濟特區與安徽無關;C、D選項是改革開放之前的事情。

【考點定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開拓·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8.如圖所示,新中國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現過三次建交高潮,引發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A.中美關系正常化

B.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中日建交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圖表的能力。新中國成立后第三次建交高潮發生在1979年。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可知,1979年所取得的最重要的外交成就就是中美建交。中美關系正常化之后引發了西方各國與中國建交的熱潮,因此本題選擇A選項。B選項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20世紀50年代);C選項是20世紀末的事情;D選項發生在1972年。

【考點定位】中國走向世界·外交舞臺的拓展·尼克松訪華與中美建交

29.某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1948年的上海,有人利用美元和黃金之間的價格波動牟取利潤。有學者指出其存在史實錯誤,理由是當時(   )

A.中國正面臨內戰全面爆發

B.上海已經淪陷為“孤島”

C.處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框架下

D.中國加入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材料給出的時間是1948年,當時的美元和黃金之間是直接掛鉤的。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召開,1945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下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規定了美元和黃金是直接掛鉤的,因此材料犯了基本的史實錯誤,本題選擇C選項。

【考點定位】戰后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雅爾塔體制與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

30.一個歷史事實可以由若干事件構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構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級或層次。下列選項符合上述說法的是(   )

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華盛頓會議·《四國條約》

B.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十月革命·社會主義思潮

C.羅斯福新政·《全國工業復興法》·《社會保險法》

D.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突襲波蘭·德國投降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B選項錯在十月革命不是直接受到科學社會主義的影響;C選項錯在后兩項不是包含關系,而是并列關系;D選項后面兩項不是包含關系,沒有直接聯系;A選項每一環節都是上一環節的內容,因此本題選擇A選項。

【考點定位】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華盛頓會議與華盛頓體系

以下每小題3分,共15分。每一選項的分值分別為0、1、1、3分。選出最佳一項,多選不得分。[來源:學,科,網]

31.司馬遷的《史記》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中國史學的雙璧,兩者各有特色,其根本的不同點在于(   )

A.撰修宗旨    B.語言風格

C.求真求實    D.編纂體例

【答案】A項3分,B、D項1分,C項0分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考點定位】中國史學的發展·古代的史家與史籍·司馬遷與《史記》;中國史學的發展·古代的史家與史籍·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32.根據右側《德意志帝國憲法》摘錄,下列選項最能反映德意志帝國特點的是( )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A.德意志帝國是一個松散的聯盟

B.德意志帝國是君主立憲的聯邦國家

C.德意志帝國實現了普選制

D.普魯士邦在帝國中占據主導地位

【答案】B項3分,C、D項1分,A項0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對于德意志帝國,我們最應該明確的就是其改革“不徹底”,這種不徹底表現在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君主立憲制政體。正是由于這樣的政體才會導致諸如君主權力過大,議會作用受限等一系列問題,所以B選項最具有概括性。此外材料還提到了選舉方式和普魯士地位的問題,C、D選項的說法都沒有問題,但都是具體的細節。A選項是錯誤的,因為德意志剛剛進行過王朝戰爭,所以不是松散的聯盟。

【考點定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德國的統一和崛起·德意志的統一

33.“茍可致富強者,兒自為之,吾不內制也”。 “變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納曾國藩議,派子弟出洋留學,造船制械,凡以圖富強也。若師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則是得罪祖宗,斷不可行。”從材料來看,慈禧的意思是(   )

A.有條件地支持變法    B.希望清王朝復興

C.祖宗之法不能變      D.反對洋務運動

【答案】A項3分,B、C項1分,D項0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據材料的描述“變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納曾國藩議,派子弟出洋留學,造船制械,凡以圖富強也”可知,慈禧太后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變法的,但是她要求“茍可致富強者,兒自為之,吾不內制也”,也就是說制度上不能改變,因此A選項最準確;B選項沒有反映出條件;C選項不能完整表達材料含義;D選項錯誤,材料不是針對洋務運動,只是用洋務運動來舉例。

【考點定位】中華民族的覺醒與抗爭·清末新政·新政的舉措

34.1912年12月某報載“女士大罵參議員”一文,寫道:“當民軍起義時代……女子犧牲生命財產,與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棄女子于不顧?女子亦組織中華民國之重要分子,二萬萬女同胞,當然與男子立于平等之地位。……即袁大總統不贊成女子有參政權,亦必不承認袁為大總統。”這則新聞說明(   )

A.女性的平等意識日益增強

B.女性在辛亥革命中作出了貢獻

C.部分女性反對袁世凱上臺

D.女性爭取參政權的道路艱難曲折

【答案】D項3分,A、B項1分,C項0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顯是在強調女權的問題,是借著“女士大罵參議員”這一話題來說明女性意識在提高。但是這種女性意識的提高是受到很多傳統觀念限制的,因此在追求女性平等的道路上十分艱辛,D選項最準確。C選項說法過于絕對,材料中說的是“袁大總統不贊成女子有參政權,亦必不承認袁為大總統”,因此女性的態度是有條件的接受,不是完全反對。

【考點定位】中華民族的覺醒與抗爭·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35.下面漫畫表達的主旨應是(   )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A.日本軍國主義野心勃勃,妄圖控制中國

B.英美等國態度曖昧,按兵不動

C.中國奮起反抗,站在反法西斯斗爭的前沿

D.中日戰爭一觸即發

【答案】C項3分,A、B項1分,D項0分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考點定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二、上海高考歷史非選擇題(共75分)

36.羅馬法(12分)

某學生學習“羅馬法體系”一課后,產生了疑問:古羅馬的奴隸是否確如書上所說,被“排斥在法律對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權利”?為此,他查找了資料,并撰寫了如下讀書筆記:

①奴隸指在羅馬社會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視為物;奴隸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處罰或在戰爭中被俘所致;奴隸可以被解放而成為自由人。【1】②奴隸的釋放問題是羅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③《十二銅表法》中就有相關的條文。【2】④表明當時即已存在釋奴現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隨著羅馬版圖的擴大,釋放奴隸的現象更加普遍。帝國大法官小普林尼的書信中就有釋放一大批奴隸的記錄。【3】歷史學家指出:“在羅馬法中很普遍的一個觀點是:雖然奴隸制度是一種合法的社會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羅馬大法學家就認為:“從民法的觀點來看,奴隸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據自然法來看便不是這個樣子。從后者的觀點來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由此看來,……

資料來源:

[1]《羅馬法詞典》

[2]《十二銅表法》第五表第八條、第十一條

[3]《小普林尼關于釋放奴隸的書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

問題:

(1)上述“資料來源”中,哪些為一手史料,哪些為二手史料?(4分)

(2)在筆記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對事實的陳述?哪些是該學生的評價?(4分)

(3)請你幫助這名學生解釋羅馬帝國釋奴現象普遍存在的原因。(4分)

【答案】36(1)水平1:能準確區分一手史料與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2]、[3];二手史料:[1]、[4]

其他答案。

(2)水平1:能準確區分材料中的客觀性事實和主觀性認識

陳述:①、③;評價:②、④

其他答案。

(3)水平1:能根據情景從兩個維度進行解釋

從社會層面來說,伴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大量戰俘淪為羅馬奴隸,奴隸在人口中的比例劇增,引發了釋奴的現實需求;從法學層面來說,作為羅馬法學思想基礎的自然法思想,肯定包括奴隸在內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為釋放奴隸提供了理論依據。

水平2:僅能從一個維度進行解釋

其他答案。

【解析】(1)我們一般將史料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后者是指經過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十二銅表法》和《小普林尼關于釋放奴隸的書信三封》都是在當時編纂出來的,是一手史料。《羅馬法詞典》和《古代羅馬史》都是后人整理的是二手史料。

(2)本題考查的是對陳述和評價的區分。所謂陳述就是敘述歷史事實,往往引自歷史材料,考古事實,沒有任何的個人態度和觀點蘊含其中;所謂評價,就是結合歷史事實給出評價者的觀點和態度,因此往往具有主觀意味。材料中①、③是對法律條文的一種直接引述,沒有任何的個人態度和觀點。②、④是根據①、③做出的分析,得到的結論。

(3)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歸教材,聯系羅馬社會的社會背景,分析各個因素對這一事件的影響。可從經濟角度、政治角度、社會角度和思想文化角度來分析。在這些角度分析過后,要進行篩選,找出最重要的因素。

【考點定位gaosan.com】法體系“公民法”與“萬民法”

37.上海高考歷史:華民族(14分)

中華文明是由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創造的。運用所學知識,從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角度敘述“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形成與發展的過程。

【答案】史實:

水平1:能圍繞與問題相關性較強的核心知識進行回答

·中華文明的發展是在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中實現的。在中華文明的初始階段,中原是文明融合、誕生的核心地區。秦漢時期,通過開邊移民、開通兩域,在華夏族與少數民族的交流中,漢民族開始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孝文帝推行改革,漢族與少數民族雙向交流,取長補短,為中華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隋唐時期,推行開明寬容的民族政策,加強了與西藏等地少數民族的交往,成就了文化的繁榮與恢弘,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日臻鞏固。宋遼夏金時期,多民族政權并立,各民族在沖突中融合。蒙元時期,疆域擴大,行省制的創置、宣政院及澎湖巡檢司的設立,使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全國各地區都被置于中央的統一管轄,進一步促進了民族融合。明清時期,設伊犁將軍、駐藏大臣等,注重對周邊地區的防衛與管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總之,中華文明在發展過程中文明區域不斷擴大,民族聯系不斷加強,多元文化內涵不斷豐富,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

水平2:僅運用與問題缺乏關聯度的邊緣知識進行回答

其他答案。

組織:

水平l:敘述有邏輯、時序感強

水平2:敘述較連貫、時序感較強

水平3:語句通順

其他答案。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考點定位】從兩漢到南北朝的分合·南北對峙與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隋的創制和唐的鼎盛·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唐蕃關系;明朝的興亡與清前期的強盛·康乾盛世(上)·清朝鞏固多民族國家的措施

38.租界見聞(11分)

1886年8月7日,《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對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界之內,三國(指英、美、法)享有獨立的行政權力。美國和英國的租界聯合起來,成立了類似于市政府(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的工部局,還有由納稅人選舉產生的議會。法租界則有法國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這樣運轉良好。

上海警隊(巡捕房)的組織相當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歐洲人、印度人和清國人。歐洲人穿著規范的倫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倫敦和印度服裝之間,而清國人的警服幾乎與他們的傳統服裝沒有區別。

我們對一個城市還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潔的供水系統和完善的照明系統,個人財產也受到了良好的保護,人們沒有失竊和失火之苦,居民們可以在路況極好的街道上舒適地行走。

問題:

(1)根據材料,該文作者對上海租界有哪些印象? (3分)

(2)你如何看待該文作者對上海租界的描述?(8分)

【答案】(1)水平1:能從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

·租界內行政管理自成一體;租界警隊組織完善;擁有比較完善的公共管理設施。

水平2:能從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

其他答案。

(2)水平l:能根據文本作者的立場、視角等對文本進行評價

作者對上海租界的描述有其符合事實的一面。在西方人的管理下,租界內出現了近代城市供水網絡、公共照明系統以及公共道路系統,治安保障機制比較完備,客觀上促進了上海城市建設的現代化。但是由于作者外國人的身份,他對租界的市政管理大加贊美,卻忽視了以工部局為代表的“獨立的行政權力”,是脫離中國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轄的殖民政權,對中國主權造成了嚴重侵害。租界內的公共管理系統雖然完善,但主要是為了保障外國人生活的安全與舒適。這些都表明租界乃“國中之國”的事實。

水平2:僅能對文本的內容進行分析

水平3:沒有結合文本材料回答問題

其他答案。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題的關鍵就是概括出材料的基本內容。材料第一段講述的是作者對上海租界政治權利的認識,第二段講述的是對上海租界警隊的看法,第三段是對上海租借的公共(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考點定位】上海歷史的變遷·近代上海市政的變遷·上海開埠與租界的市政

39.“全球化”(13分)

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熱門話題,關乎人類的共同利益。對此,人們的看法不一。觀察下列漫畫并回答問題: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問題:

(1)你認為漫畫作者對全球化持何種態度?(2分)

(2)你是否認同作者的看法?(11分)

【答案】(1)水平1:能準確地判斷漫畫作者的態度

·批判

·悲觀

其他答案。

(2)史實:

水平1:能夠辯證地看待問題,試論結合。

我認為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經濟的融合。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進步,加強了各國經濟之間的依存關系;區域一體化為全球化提供了范例;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代表的全球協調機制,有利于世界經濟新秩序的構建;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機遇,促進其現代化進程。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引發了一系列全球性問題。全球化的實質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不合理的國際分工加大了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差距,“南北關系”日趨緊張:全球化使能源消耗增速,能源危機與能源沖突迭現,生態環境也日趨惡化,出現溫室效應、水資源污染和生物多樣性等現象;公共衛生問題日益突出,各種流行性疾病傳播速度加快,危險程度增加。總之,經濟全球化把人類社會的聯系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成為事關人類命運的重大課題。

水平2:看待問題較片面,論述缺乏歷史感

其他答案。

組織

水平1:觀點與論證邏輯一致

水平 2:觀點與論證邏輯混亂,不一致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考點定位】戰后科學技術革命與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與全球性問題·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及其性質

40.大航海時代(25分gaosan.com)

海洋是一個國家通向遠方的重要路徑。1405年,明成祖派遣鄭和率船隊出使西洋;1492年,哥倫布獲得西班牙女王的資助踏上了開辟新航路的征途。人類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徐徐拉開……

材料一

(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鄭和船隊哥倫布船隊
規模最多200艘,最少62艘第一次3艘,最多17艘
船種各船分別負責指揮、運糧、運兵等任務第一次一艘旗艦,2艘輕快帆船
配備配有水手、船師、工匠、醫生、翻譯、武裝人員第一次航行帶了約15個月的食物

材料二

鄭和船隊每到一地,都要先向當地的國王、酋長宣讀明朝皇帝的詔書,贈送珍貴的禮品,然后用所帶的瓷器、絲綢、麝香、鐵器和金屬貨幣,交換各國的珍珠、寶石、香料及珍禽異獸,還同當地人分享中國的歷法、圖書、冠服、樂器、度量衡器、種植技術等。

陛下應該下決心讓他們成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開始做,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為西班牙贏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廣大的領土和巨大的財富以及他們所有的人。毫無疑問,在這些土地上蘊藏著大量黃金……這里還有寶石,有名貴的珍珠,取之不盡的香料……也許這里還有數量可觀的棉花……

——哥倫布《航海日志》(1492年11月12日)

材料三

許多國家在鄭和訪問后,都于明朝建立起邦交和貿易往來,部分國家的使團甚至搭乘鄭和的船只來“朝貢”。有一次隨船隊到中國的各國使臣竟達1200余人。滿剌加、蘇祿、浡泥的國王還親自到中國朝見明朝皇帝,以表達對中國的友好感情,其中蘇祿和浡泥國王在中國期間不幸病逝并葬在中國。

1519年,西班牙人科爾特斯帶著600人、17匹馬、10門大炮到達墨西哥,用三年時間征服了富庶的阿茲特克帝國。金字塔、廟宇和王宮都被夷為平地,拆下的石頭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樓和教堂。

阿茲特克人也因殺戮和感染歐洲人帶來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傳統的社會結構和政治體系解體了,取而代之的是歐洲人的宗教、語言、文化和政府。

問題:

(1)根據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4分)

(2)根據材料二,比較鄭和與哥倫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別。(6分)

(3)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對待外部世界和處理文化差異方面的不同模式?(15分)

【答案】(1)水平1:能從材料中提取深層信息

·鄭和船隊無論在航海技術還是規模上都遠超哥倫布船隊,由此也可以看出其背后的支持力度和國家實力的差距。

水平2:僅從材料中提取表層信息

·鄭和船隊無論是從船只大小、船隊規模和配備來看,都要優于哥倫布船隊。

其他答案:僅復述、摘錄材料中的信息

·鄭和船隊最多有200多艘,而哥倫布船隊最多只有17艘。

(2)水平1:能較完整地概括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鄭和的目的是宣揚國威,交流文化,方式是和平與互利;哥倫布的目的是傳播宗教、獲取領土和財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奪。

水平2:僅能指出部分的不同之處

?鄭和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方式是和平互利;哥倫布的目的是獲取財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奪。

其他答案。

(3)本大題采用分項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是:觀點、史實與材料、論述、組織

評分項一:觀點

水平1:能對中西方兩種模式作深刻反思

?從現實利益的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建立起以西方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而中國古代的朝貢貿易秉持厚往薄來的傳統,鄭和船隊的遠航活動沒有使中國得到類似的“收益”。但是從全球發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給殖民地人民帶去了深重的災難,也破壞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中國的做法卻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諧相處、兼容并包的實例,也為當今世界新秩序的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水平2:僅強調現實利益角度

水平3:無觀點或觀點與情景無關

評分項二:史實與材料

水平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與所學知識建立聯系

水平2:僅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或僅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水平3:沒有使用信息和史實

評分項三:論述

水平1:能夠進行深刻的論證

水平2: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一致,邏輯完整

水平3: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不一致,邏輯混亂、跳躍

水平4:回避問題

評分項四:組織

水平1:敘述成結構

水平2:敘述連貫通順

水平3:僅能羅列史實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是將鄭和的船隊與哥倫布的船隊進行了對比,材料一突出的是鄭和船隊和哥倫布船隊在規模上的差別。從材料中分析可以得出鄭和船隊的規模比哥倫布船隊的規模要大很多,這種規模的差別體現在很多方面,有船只數目上的差異、也有人數上的差異,也有航行范圍上的差別。

 

  • 13838147865
    一鍵撥號
  • message
    短信咨詢
  • map
    查看地圖
  • ewm
    二維碼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动漫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热re这里精品视频在线6|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日本国产成人国产在线播放| 欧洲人免费视频网站在线| 亚洲日产aⅴ中文字幕无码| 欧美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四库影院永久国产精品地址| 2021精品亚洲中文字幕|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动漫|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3| 巨胸美乳无码人妻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播| 欧美成aⅴ人高清ww| 亚洲国产制服丝袜无码av| 久久精品国产中国久久| 亚洲国内自拍愉拍| 亚洲大码熟女在线观看| 亚洲愉拍自拍另类天堂| 男女做爰无遮挡性视频| 亚洲红杏成在人线免费视频| 亚洲女同性同志熟女| 成人性三级欧美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视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成人性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人妻天天av| 乱子伦av无码中文字| 亚洲精品av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欧美老肥妇多毛xxxxx| 成年女人黄小视频| 牲高潮99爽久久久久777|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综合阿香| 乱人伦无码中文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av麻豆| 撕开奶罩揉吃奶高潮av在线观看| 欧美videos另类粗暴|